学校简介
灵丘四中创建于1999年,是经市委、县委批准的第一所民办学校。是灵丘县首所封闭化管理、开放式办学的民办中学。学校位于灵丘县城东北5公里的支家洼村,田园风光、环境优美,既没有城区车水马龙的喧闹,又远离社会不良因素的袭扰,是青少年学生成人、成才的一方净土。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生1700余人,教职工140余人。学校自创办以来,一贯奉行“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宗旨,逐渐形成“以教育教学创新为先导、以严格科学管理为保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办学特色。在育人方面,学校倡导并践行“五学会”(即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在教学教研方面,学校倡导并践行“求真务实”精神,在严格科学的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鼓励、支持教师课堂教学的优化、创新,要求教师必须以本校教学和学生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课题开展校本教研;在教学和生活秩序方面,学校执行校领导、班主任、政教员“三位一体”的全天值班制度,争取做到每一名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每一件事有人问、有人管。
灵丘四中作为灵丘民办学校的先行者,其成长发展历程可谓“一路风雨、一路辉煌”。学校在探索中前进,在发展中不断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以显著的教育教学成绩回报社会和人民。2003年,高考达线率超过大同市平均达线率,一名应届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之后历届考生中涌现出全县理科状元、文科状元,近年来,我校有更多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与此同时,四中办学十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办学模式、管理体制诸多方面为兄弟学校提供了范例。“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四中人”将再接再厉,为谱写灵丘教育新篇章再立新功!
办学十多年来,灵丘四中不断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水平,为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将不断适应教育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进方方面面的工作,以满足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在董事长李芳的领导下,正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把灵丘四中办成灵丘的一所特色学校而努力。
“涵养大气创名校,德艺双馨育英才”,灵丘四中作为全县民办教育的拓荒者,在全县及周边县区有较强的辐射和影响力,是全市范围内资源较好的民办中学之一。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为高校和社会输送了数以千计的优秀人才,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成果和社会效应。多年来,学校秉承“兴学育人、造福一方”的办学宗旨,围绕“创一流名校、育一代新人”的办学目标,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扎实推进各项教学、教研工作。
办学纪实
十年人生光辉路
谱出人间桃李情
——记灵丘四中董事长李芳

十二年前,李董是灵丘县知名的建设公司经理,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望。一九九九年,他又瞄准教育事业发展的良机,开始兴办学校。办学初期,他首先遇到没有校舍的困难。他就租赁驻灵空军留下的基地,开始办初中教育,边办学,边选校址。经过两年的努力,在灵丘县城东北建成了我县第一所民办中学,又由一所初级中学成为一所完全中学。
学校建成后,面对诸多困难。他面对资金、教师的两大缺口,东奔西走,钱花光了,找亲朋好友借贷;教师短缺了,报纸上、街头上发广告,精心的筹策度过了一道道难关。
任何新生事物,都具有无限的生命力。新办的四中凭一流的服务、一流的办学质量,很快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好评。随着四中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优质的生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多家民办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生源、教师的竞争日趋激烈。李董总是把教育质量、让学生成才先成人的理念放在第一位。以质量、以品格、以诚信赢得社会的信赖。
面对压力与困难,李董投入大量财力、精力与感情巩固教师队伍,并大胆启用有能力、责任心强的年轻人,参加管理;他投入大量时间,付诸心血把一批批新毕业到四中任教的大学生培养成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优秀教师。他常教育青年教师:“在四中多学点本领,即便将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不在四中了,也总在四中学了些本领,有利于以后的发展”。这种博大的胸怀与无私的奉献精神让四中的教职工无不感到敬佩,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与好评。人们常说,四中不仅培养出了一批批的学生,也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对于学生基础差的难题,李董说:“把好学生送进大学不算本领,教会不会学习的学生如何学习,把基础差的学生培养成好学生,把无心学习容易误入歧途的学生引上正道,这才是真本领。我们的学生基础差,那我们就多下些辛苦,用父母般的爱关怀他们、用心血浇灌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启迪他们的智慧、美化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成人、成才,这是我们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李董的真诚使学生家长放心、教师工作得安心。
为了缓解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困难的压力,李董每学期都要拿出15万元来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办学12年来,这项投入累计300多万元。对于一些家庭突然变故的学生,李董不仅在物质上给予帮助,而且还在精神上加以安慰,使这些学生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岁月验证了李芳先生执著的信念。一批批的学生来到四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做人。当年初踏入四中校园调皮捣蛋的“野小子、疯丫头”离开四中时已是举止文明、掌握一定知识的中学毕业生;当年入学成绩平平甚至较差的学生经过四中的培育考上了大学,有的甚至考入名牌重点大学。2003年,高考达线率超过大同市平均达线率,一名应届毕业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之后历届考生中涌现出全县理科状元、文科状元,近年来,我校有更多的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
十余年来,四中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生源规模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学校现有教学班30个,在校生1700余人,教职工140余人。办学以来学校未发生一起严重安全事故,保证了平安校园。历年来,学校获得了“山西省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大同市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李董本人也多次被市、县授予社会力量办学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成绩取得令人欣慰,也更催人奋进。李董始终保持艰苦朴素、勤劳奋发的作风,常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论前后勤的工作,他都带头去干。生活上,粗茶淡饭,极其节俭,把省下来的钱资助经济贫困学生。他那艰苦创业、生活俭朴、淡泊名利、爱生如子的精神,已经渗透到整个校园,渗透到每一位教职工、学生的心中。李董的榜样作用已成为师生动力的源泉。
十年磨一剑,李董通过十多年工作经验的积淀,2009年,又亲兼校长,重新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各项工作扎实有效,稳步推进。当前,面对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他又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多方学习请教,多次组织领导班子研究探讨,引入洋思中学教学模式理念,在初中率先实施小班制、精细优化教育模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
李董虚心好学、孜孜以求、永不言败、敢于创新;他平易近人、对教育事业无比热爱。校园里处处有着他的身影,他的精神感染着、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他的精神感召下,四中人精力更充沛,精神更旺盛,为祖国培育一代又一代新人,四中的前景将像李董的名字一样——桃李芬芳!